我遍遊了世界的遠方
我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人
從每個角落和糧倉
我吸收了寶貴的滋養
對祖國純潔大地的愛情和友誼
使我不能在這裏呆長
即使是在羅馬和敘利亞
我也經常懷念起遠方的故鄉
波斯 薩迪《薔薇園》
伊朗,伊斯法罕,沙阿(伊瑪目)清真寺
伊朗賽義德清真寺的圓頂
伊朗,伊斯法罕,謝克洛弗拉清真寺
伊朗,伊斯法罕,沙阿(伊瑪目)清真寺
伊朗,亞茲德,星期五清真寺
伊朗,伊斯法罕,八天神宮殿
伊朗,伊斯法罕,四十柱宮的天花板
伊朗,設拉子,粉紅清真寺的天花板
伊朗,設拉子,粉紅清真寺全景圖
伊朗清真寺內的石柱、地毯和陽光
伊朗,伊斯法罕,伊瑪目清真寺
“真主的花園”伊朗皇家清真寺——伊瑪目清真寺
而廣場的最南邊,就是建築師Esfahan嘔心瀝血之所在,皇家大清真寺。
Isfahani用工筆描畫出的“真主的樂園”,通體散發幽幽藍光,所以皇家清真寺也被稱為“藍色清真寺”。
湛藍的天空下,皇家清真寺四座宣禮塔淩空直上,輝映著繪滿繁復花飾的中央大穹頂,這是Mu‘adhdhin,也就是宣禮員呼喚信徒做禮拜的地方。走近它,波斯工匠巧奪天工的技藝,一覽無遺。在主禮拜堂大殿中央,舉頭仰望,就像有一個巨大的禦用青花瓷碗高高罩在頭頂,令人目眩。
精美細膩的陶瓷貼片,使得整個大殿璀璨奪目又神聖肅穆,金色的陽光透過透氣花窗照射進來,影影綽綽,使人恍若隔世。如果此時,站在它的下面拍手或跺腳,即可聽到7次回聲,聲音可以傳遍大殿的各個角落,甚至外面的門廊。
如此高超復雜的工藝,如何打造而來?原來Isfahani將皇家清真寺當作大小不同的“畫布”,基調定為藍色。數萬名工匠,用氧化銅和氧化鈷作原料,配制出了很深的青金石色,然後在上面繪制圖案,燒成瓷片,拼接貼在上面。而按照伊斯蘭教的傳統,安拉及其他神聖的大名,一定要在清真寺上有所體現,Isfahani采用古老的阿拉伯文“庫法體”,用幾何手法,無限重復與循環,就形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伊斯蘭裝飾。
而皇家清真寺環環相套的波斯真假拱門及造型,尤其是中央大穹頂,看似修築困難,但在阿巴斯的時代,卻是駕輕就熟。工人事先制作好木頭模具,在上面造門,完工後抽除模具,美妙的真假拱門就出現了,穹頂也是這樣的制造原理。玄妙的是,它的基座由八只角做支撐,沒有一根柱子,要緊處,僅用鉚釘加固。完工時,全寺共使用掉了47萬顆鉚釘。
皇家清真寺浩大的工程一連進行了25年,當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,阿巴斯再次西征,收復了包括巴格達、巴士拉在內的整個兩河流域,讓波斯成為穆斯林世界最強大的國家。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,使建築師Isfahani得以維持奢侈的用度,他又采購了成批的珍稀大理石,用於清真寺的裝飾。
到1637年完工之時,皇家清真寺以高超的建築工藝和華麗的外表,成為波斯的象征。而那時的新王城Esfahan,也已完成大規模重建,極度繁榮的商貿活動,使它成為絲綢之路南線的商業重鎮,史稱“Esfahan半天下”。